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河北北方学院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评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本学科承担着高等医学教育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任务。学科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及相关学科骨干整合而成。现有专业人员24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人,讲师10人,教辅4人(高级实验师2人,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8人。教师队伍获河北省医学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次,张家口市杰出人才与张家口市拔尖人才3人,张家口市河北省课外科技作品优秀指导教师1人,形成了一支年轻化、素质高、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为河北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并有5名教师在省级专业学会担任学术兼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学科承担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中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学、麻醉学和医学影像学本科,以及临床医学整合班《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形态学》《人体结构与形态学》等整合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电镜技术、组织学技术、医学发育生物学等教学任务。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为河北北方学院优秀课程。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形态学基础课,在医学本学科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学技术》和《发育生物学》的教学与改革,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教育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构建了以基础验证性试验为根本、综合设计性实验为拓展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为提高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块。将形态学实验课建成了多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形成了“希望之星”系列品牌活动,为大学生开拓临床思维、创新模型、标本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主要设有(1)胚胎发育与畸形的实验研究;(2)肿瘤学样品库和发病机制研究;(3)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4)以解剖学为基础的人体结构探索等四个方向。
十年来获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累进创新银奖1项、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优秀奖多项;河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10余项。承担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省部级以上5项,校级教学成果4项,其中“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河北省第六届教学成果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在《基础医学与临床》、《解剖学杂志》等杂志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篇,核心期刊6篇。
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 年开始招收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研究生。2014年增列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2015年获河北省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现已培养硕士40多名,均已成为学术骨干,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4人获张家口市拔尖人才、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医学教育优秀教师称号,4人分别担任副校级领导、医学院部、教务处及国际交流中心领导,他们的工作成绩受到了院内外的好评。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
具有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三个特色方向。先后承担科研课题60余项,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等科研基金的资助下,进行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多层次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SCI论文15篇。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40余篇,“溃疡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取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脑肠轴三叶因子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中的意义获2014年科技进步一等奖。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均衡发展,取得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